Tuesday, October 2, 2007

針對M型社會趨勢 理財必要性提的更高

進言集- 針對M型社會趨勢 理財必要性提的更高
股市還是最好選擇 但要謹慎為之

魏東陽/外稿 2007/10/02

 歷經美國次優級房貸風暴,全球股市持續反彈或走穩。台灣股市再度伺機挑戰萬點,以竟1個多月前的未竟之功。由於M型社會趨勢全球皆然,個人理財的重要性持續提升,股市還是現階段最好的選擇,但仍需謹慎投資。

因應次優級房貸引發的市場信心不足,可能危及經濟成長,美國聯準會上月大幅降息,造成美元對國際重要貨幣的持續貶值,重要原物料反映美元弱勢,價格持續上揚。通貨膨脹趨勢明顯,而其壓力對股市基本上有利,至少初期如此;但對債券等固定收益型資產不利。


對聯準會可能進一步降息的猜測之聲目前仍高,意味著債券的價格短期內還有可能走揚,但是很少有人預期到此之後,還有再更進一步的調整空間,換句話說,即使未來還有一次到二次的利率調低機率,但通膨的壓力終將促使聯準會及早將利率拉升,畢竟,控制通膨仍是央行另一個重要的職責。

段標 :物價穩定是最有利的經濟發展

葛林斯班在其著作中一再強調,根據幾十年、不同國家經濟發展經驗,以及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研究的結果,證實長期物價的穩定環境,才是促進經濟成長最有利的經濟政策。而通膨正是全球各國央行過去最擔心,也是花最多心思想要控制的一項職責。

聯準會調低利率2碼後,我們的央行並沒有跟進,反而照進度調升半碼(0.125%),顯示我們的央行針對最近國內物價不斷走高的走勢,完全瞭解。的確,中秋節之前與之後,國內各種物價漲聲不斷,而重要物資的國際價格漲勢,仍沒有停止的跡象。要不是近幾年來,國內的經濟成長狀況遲緩,薪資普遍僵化,否則以80年代的景氣熱度,央行這樣的調整幅度是無法壓制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的。

一般都知道,通膨時代必需要有若干資產,才有能力在物價不斷上揚聲中,保有一定程度的購買力。以往,老一輩的主張買黃金,因為政治局勢比較動盪,讓人不安;若政治局勢沒有這樣的顧慮,就傾向買房地產。這是最基本的因應通膨之道。而對資金或資產有限的一般老姓來說,過去大致上也祗有這二項資產可以在通膨時期維持購買力。

現代社會的選擇較多。國內外的股票,或國內外的共同基金,而且基金還可再分類,幾乎各種選擇都有,從最投機的原物料到最保守的收益型,任君選擇。而最適合,也最多人選擇的仍是國內股票或共同基金。主要是沒有匯兌的問題,而且報價與交易最方便。

段標 :短期內股市還有看頭

台股,與其他股市一樣,經過8月中的重挫,目前已經收復大部分的失土。由於上市櫃公司上半年的獲利情況普遍不錯,而且進入第4季的傳統旺季,更重要的是2008年有總統大選,執政黨作多的心態市場早就了然於心。以現階段來說,股市是比較好的選擇,至少到2008年3月選舉前應該不用太過操心。祗要沒有類似8月的重大金融事件,股市攻上萬點應無困難。

至於萬點以上,是否有挑戰12,000點或15,000點,現在說都祗是猜測,畢竟,能走到那裡,必須具備的條件有那些,目前言之鑿鑿,就像亂槍打鳥。從中長期的觀點看,通貨膨膨初期,上市櫃公司的獲利一般的確有加分效應,即使央行調高利率,在初期也不會立即造成問題,因為企業的利潤,理論上都可以超越利息負擔。

不過,通貨膨脹的速度與幅度如果一直未受到限制,到了某個階段,就會形成社會上普遍的預期心理。到達這個臨界點之前,央行就必須出重手予以壓制,否則一旦通膨失控,就會嚴重影響民生與經濟。而壓制通膨的基本手段,便是提高利率,收縮市面上的通貨供給,即貨幣數量。

當通貨上漲到某一程度,社與民間消費的力道就會減弱,一方面需求的減少會導致企業的庫存增加,另一方面,壓制通膨的利率提升到某一點時,企業的借貸成本會明顯壓縮獲利,二種力道會迫使一些體質較弱的企業出現經營危機。在這個時點之前,股價就會面臨大幅向下修正的壓力。屆時,股票不僅不會提供保值的作用,還會造成重大資產減損的負面效益。這是股票投資最大的風險所在。

段標 :高借貸成數購屋者壓力大

房地產呢?正常情況下,房地產的確很能對抗通膨,長期而言,也有同樣的效用。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會一樣。大致上,以自有資金投資房地產的,比較不用擔心房價問題,尤其是自用住屋。但是利用貸款,尤其是高成數貸款的人,因為利息負擔隨著利率走高,利息負擔加重,情況就很難說了。

以最近2、3年最熱門的北市房地產及豪宅來說,因為貸款利率遠低於歷史水準,導致價格大幅上揚,如果是用高成數貸款購得房屋的,就要非常小心,因為利率開始上揚,還款與利息的負擔會愈來愈重。如果之前財務未做好規畫,很可能會在利率不斷走高的情況下,因不堪負荷,面對停損壓力或遭銀行法拍。

上週,媒體爆料,國內房市需求於2007年第2季反轉,這項調查經結果,經建會未經正式對外說明,僅悄悄地上網公布,心態嚴重可議,但透露出經建會可能是擔心房地產市場會因此引發投資人或購屋人預期心理,進而影響2007年經濟成長的數據(紙能包得住火?)。在此之前,建商代表破天荒地去見央行總裁,表達不要調升利率的心聲。不客氣地說,這種明為建議,實則施壓的作為,也是某種造成M型社會的驅力之一。

段標 :通膨加速社會M型化

雖說房地產長期具有抵抗通膨的效益,但在通膨形成之前,房價已經漲翻天的買家,很可能是輸家。一旦利率上揚,市況又不佳,就會慘遭套牢;最大的輸家,則是以高度桿槓(貸款成數高)方式購屋者,因為,套牢之屋在通膨升高、利率升高的過程中,會被利息壓得透不過氣來。

整體而言,通膨對低收入、沒有或祗有很少資產的人來說,日子最為辛苦。因為這些人完全沒有能力對抗通膨;至於電子業的從業人員,如果還有1份工作或相當的積蓄,就要設法對抗通膨。基本上,每一次的通膨,就是一次財富重分配:有資產者,因為資產的價格上揚得到保障,或更加富有;沒有資產的人,未來要想擁有資產,就必須用更多的錢或價格去買。

當然,反過來說,股市或房市崩盤,是另一種財富重分配,祗不過,這種方式會使得不審慎的投資者或投機者輸光出場。

不要小看美國調降利率的後續影響,在全球經濟與金融及市場已經連成一串時,任何一個重大事件,都可能會牽動全球60多億人口荷包裡的鈔票,葛林斯班的書取名叫The Age of Turbulence,雖然講的是全球經濟與金融情勢愈來愈複雜,難以掌控,對每一個現代社會的人來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要建立必要的經濟與金融理財觀,尤其是處於小資產或中產階級的上班族,一個不小心,就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成為M型較弱勢的一群。而通貨膨脹情勢會加速M型社會的趨勢。(本文言論不代表電子時報立場)

資料來源:電子時報 http://www.digitimes.com.tw/

No comments: